陳建在英材公司絕對算是機電技術“大拿”,甚至在英崗嶺這塊地界都名氣不小。他在原英崗嶺橋二礦任過機電區班長、副區長,管著好些個技術工人。如今,擔任英材公司的機電維修技師,環境在變,崗位在變,不變的是他日復一日的忙碌。他還是當年的他,一張沉靜的臉,臉很英??;一顆滾燙的心,心很純粹;一雙勤勞的手,手有絕活。

如果僅與陳建有一面之交或數面之緣,那就難言熟悉,只能了解到他的表象。大多數時間里,他不茍言笑,總覺得像是若有所思,表情冷峻沉靜。聽工友們說,這與陳建做的技術活有關,他總是時刻想著如何伺候好廠里那些“寶貝疙瘩”。最初,英材公司的關鍵設備誰也不熟悉,更不要說“吃透”,陳建白天在機器旁琢磨,閑暇與工友們切磋,夜晚還挑燈夜讀,日積月累,沒有理由不成為技術“大拿”。

慢慢熟悉陳建后,你會發現,屬于“慢熱”型的他,卻有一顆熱忱滾燙的心,與所有的“慢熱”一樣,讓人舒適與安心。他愿意告訴你,他所知道的一切,包括艱苦摸索得來的技術和經驗,都會一股腦地毫無保留地“奉獻”出來。他的業余時間基本“奉獻”給了磚廠,誰都明白,機器要壞是不打招呼的,白天、晚上,休息日、節假日,說“停工”就“停工”,陳建也得如影隨行,這幾年,陳建就是機器的貼身“保姆”。

原本能靠技術的“顏值”獲得可觀的收入,可陳建卻偏偏留在這“夾皮溝”里,是什么魔力讓他如此選擇?陳建自己沒說,工友們說不準。我想應該是割舍不斷那份“英礦情緣”吧。

未覺池塘春草夢,階前梧葉己秋聲。陳建和他的戰友們,依然在守望中努力,在希望中頑強,只為待來年,秋風再起、秋果又黃。(文/圖 劉清華)